如果若干年后回头看我最近过的这两个月, 我想这两个月对我来说, 是陷入到不断的审视自我,怀疑自我,理解自我的循环中, 是对自己认知上的一点点进步, 是让我能够更加独立的一个重要过程
时间像是一块无情的制冰机, 再大的情绪波动在它面前最后也会被冷冻结冰. 分手两个月之后, 我再次失去了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欲望, 不再去期望得到别人的赞或评论, 去证明我并非没有人在乎和关心的失意者. 开心的表面下面藏的是一颗破碎后等待被爱修复的心. 去修复破碎的心的往往不是爱,而是时间.
父母从小似乎就对教育子女没有热情, 读书时我在学校,放假则把我寄养到亲戚家里. 但我应该也是有一些容易被人喜欢的优点, 无论在哪儿总会结交到好的朋友. 好友们的家庭也许会有些小问题,但基本都在爱和包容的环境里面. 我偶尔也会去羡慕他们拥有这美好的家庭.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 小白也曾评价我说我跟其他人的想法不太一样. 到底说我跟她的想法不太一样还是跟大多数人的想法不一样,我没有问她,也就不得而知.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说中国人学不会享受生活,没有什么松弛感. 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和最近公司的情况, 我喜欢我的公司, 它拥有宽松的工作环境, 智慧而有责任感的领导, 可观的收入(如果它能发的出就好了笑.) 放在以前我很难想象我会在一家发生拖欠员工工资事件的几个月后仍然没有离职. 显然这是出于对我的领导和同事的感情以及对公司未来能够偿还的一种相信. 最近我的心情开始有点浮躁, 有一种不做点什么自己的灵魂仿佛就不够完整, 思想开始空洞的对未知的未知一种不名其状的恐惧. 我必须做点什么, 还要做到完成, 不然就仿佛身体和精神上出现了一个破洞一样不自在了.
在微信上读完了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 也听完了一本书, 每天十分钟斯坦福经济学. 前者几乎是上班时间看完的, 后者则是睡前听完. 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小时候哄小孩睡觉要讲故事, 晚上听书睡觉的我跟那个小孩又有何异呢? 虽然看的两本书算是比较上层,需要一些经济学的基础才能看得懂. 但一旦你度过了学习的那个阶段,你会发现这本书其实也只是在讲故事, 但是是一个经济学家眼中的故事. 经济危机因为债务周期不可避免, 而危机时刻坐在决策位置上的人通常都是危机中利益的享受者, 每次危机都进一步的加剧贫富差距,直到下一次战争…
人生可以是一场旅行, 好的坏的风景都是经历. 人生也可以是一辆公交车, 有人上也有人下. 人生还可以是一场电影, 你可以选择做主角或是配角. 鸡汤里, 人生是什么取决于你需要什么. 我的人生应该是怎么样的? 乔布斯, 雷军, 马斯克, 这些是我渴望成为的人. 但现在的我好像并不具备太多成为他们那样的人的条件. 也许失去爱情的另一面会是事业上的发展, 谁知道呢, 但我确实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未来了.